bifa必发,必发网址发布,必发888唯一官网

 
河北圣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解读国家扶持秋冬种生产政策措施
发布时间: 2020-04-29 | 次浏览
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做好秋冬种工作,明确了扶持秋冬种生产的政策措施。近日,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对这些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一、加大补贴政策力度,稳定秋冬种面积 
  (一)继续实施良种补贴政策。实施这项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带动良种繁育和品种更新换代,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改善品质。 
  对小麦的良种补贴继续覆盖所有种植区域。小麦良种补贴为种一亩补一亩,标准为每亩10元。补贴可采取统一招标、差价购种方式,也可直接向农民发放现金,具体由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长江流域10省(市)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继续实施油菜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标准为每亩10元,补贴采取直接向农民发放现金方式,农民根据农业部门推荐的品种自主选择和购买。 
  扩大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规模。按照《全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优先选择种薯生产基地和马铃薯主产区进行原种生产补贴。补贴用于原种生产、一级二级种薯扩繁,每亩分别补贴500元、100元,利用微型薯生产原种的补贴对象是企业和单位,利用原种生产脱毒种薯的补贴对象是农民,具体补贴方式本着让种植农民得实惠的原则,由项目省(区、市)自行确定。 
  良种补贴资金一般采取年初预拨的方式下拨各地,在春耕前兑付到农民手中,采取村级公示制、县乡档案管理制,实行阳光操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二)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机具种类。国家从2004年起开始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目前,政策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补贴对象为购买《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中农机具的农牧渔民(含农场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及取得当地工商登记的奶农专业合作社、奶畜养殖场所办生鲜乳收购站和乳品生产企业参股经营的生鲜乳收购站等。在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优先补贴符合国家规定优选条件和没有享受过补贴的农民,条件相同或不易认定时,根据申请的先后排序或农民接受的其它方式确定补贴对象。目前补贴机具品种有12大类38小类的128个品目。补贴标准是全国总体上执行30%的补贴比例,血疫防区“以机代牛”和汶川地震重灾区县补贴比例为50%;单机补贴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根据实际需要,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等机具补贴限额为12万元。下一步将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适当扩大补贴机具种类范围,进一步完善实施办法,严格规范操作,加强监督检查。 
  (三)继续实行粮食直补。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补贴,目的是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促进农民增收。这项政策从2004年开始实施。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补贴采取年初预拨的方式,通过“一卡通”或“一折通”在春耕前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2010将继续实行粮食直补政策。 
  (四)进一步做好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补贴工作。为弥补农资价格上涨引起的种粮成本增加、稳定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从2006年起对种粮农民实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情况,相应地及时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或“一折通”的形式,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今年国家开始实施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基本原则,确定每年农资综合补贴的规模,合理弥补农民种粮的农资增支,保护农民利益。2009年平均每亩粮食中央补贴47元。从明年开始,补贴资金兑付采取当年补上年的办法,在春耕前将补贴落实到户,具体补贴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有利于保持农村稳定以及简便易行、提高效率等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补贴发放办法。 
  二、继续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粮食市场稳定 
  (一)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利于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稳定农民收入预期、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在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粮食供求、市场价格、成本收益、宏观调控等因素,2010年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每市斤均提高3分钱,其中,白小麦每市斤提高到0.9元,红麦和混合麦每市斤提高到0.86元。同时适当提高稻谷特别是优质稻最低收购价格,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继续实施粮油临时收储政策。这项政策的目的是通过临时收购、存储粮食和油料,稳定农产品市场和生产,保障农民收益。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针对粮食、油料、棉花等出现滞销和价格下跌问题,及时实施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市场价格发挥了积极作用。明年将继续对玉米、大豆、油菜实施临时收储政策,进一步完善操作办法和机制,鼓励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合理布设收购网点,方便农民交售。 
  (三)健全农产品进口协调机制。目的是促进农产品进出口健康发展,稳定国内农产品市场,实现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强农产品进口监测,及时发布信息,采取措施促进我国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项目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努力改善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成片区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等农田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大力加强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配套完善良种繁育和农技、农机服务体系等。在部分水土资源有潜力的地区,结合水源工程建设,适当扩大灌溉面积。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骨干水源、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和防汛抗旱标准,减少灾害损失。 
  (二)启动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技术,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中央财政从2002年起设立专项资金,采用技术培训、宣传咨询、作业补贴与样机购置等方式,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建设。截至2008年底,中央和有关省(区、市)已在我国北方15个省份的500多个县(场)设点示范,实施面积超过4000万亩。下一步将根据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支持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建设保护性耕作工程区,配置保护性耕作机具,完善配套设施设备,增强耕地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三)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县乡基层,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组织。农业部发出了《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制定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规划》,明确要求按照综合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下一步国家将根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展情况,支持已改革到位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服务能力。 
  四、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加强秋冬种科技服务 
  (一)继续支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粮棉油高产创建以促进粮棉油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单产潜力,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了2600个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覆盖全国1700个县。201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高产创建活动的支持力度,对技术推广、专业化服务等给予补助。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要求,结合小麦、油菜、马铃薯秋冬种工作,扩大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规模,普及推广优良品种,集成、示范和推广先进实用的高产栽培技术,组织高产创建现场观摩活动,带动农民采用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促进单产提高。 
  (二)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这项政策从2006年开始实施,目的是通过秸秆腐熟还田、绿肥种植和商品有机肥补贴,有效培肥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2009年补贴项目在21个省(区、市)的287个县实施,覆盖面积达到1550万亩以上。2010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规模。在南方稻作区继续推广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按每亩使用秸秆腐熟剂2公斤计算,每亩补贴20元;在南方冬闲田集中地区适度发展绿肥种植,按每亩播种2公斤及拌种根瘤菌成本计算,每亩补贴20元;在北方地区实施有机肥补贴,对农民每亩施用100公斤商品有机肥料补贴20元。 
  (三)实施深松作业补贴。我国旱作农业地区由于多年来使用小型机械耕整地,耕层变浅,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实行机械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大大提高抗旱保收能力。近年来,一些地方对深松作业实施作业补贴,收到了良好效果。2010年,国家将在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中,增加深松作业补贴的内容,调动农民深松作业的积极性。 
  (四)继续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一个一个地梳理各个农产品产业链条的技术需求,一个一个环节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引导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要素向农业生产实践需要集中。在产业技术体系带动下,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面向农户、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开展技术示范和服务。目前农业部、财政部已联合启动了水稻、小麦、玉米等50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10年,农业、财政部门将继续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和推广体系的有机结合。 
  (五)继续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和推动改革创新,2009年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在770个县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主要目的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010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补助资金,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工作。 
  (六)加强病虫害防治。我国病虫害多发重发,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蝗虫、小麦条锈病、稻飞虱等病虫害迁飞性、流行性强,依靠一家一户的防治成本高、效果差、难度大。为减轻病虫危害、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要在农作物播种至收获的整个生长期,采取药剂处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等措施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2010年,将重点加强小麦条锈病、稻飞虱、玉米螟、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积极探索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防治的有效途径,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防控水平,减轻灾害损失。 
  五、鼓励冬季农业开发,保障“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和质量安全 
  开展园艺产品和养殖业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标准化创建活动旨在通过集成技术、集合项目、集中力量,推进种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产业竞争力。下一步将加快园艺产品和养殖业安全生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改善品质,保障供应。结合今年秋冬种工作,率先开展南方冬春蔬菜、北方日光温室蔬菜和苹果、柑橘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通过推广优良品种,普及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建立全程质量管理制度等措施,在项目区推行标准化生产,辐射带动“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 
  六、全力做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提高抗旱保障能力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责任,研究制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办法,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规模,扩大重点县建设范围。稳步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适当扩大试点范围,支持村内农田水利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抓紧做好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平台,整合资金,整体推进。启动实施减轻农业用水不合理负担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相关改革,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加强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充分调动社会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加强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旱作农业和设施农业。 
  (二)提高秋冬种抗旱保障能力。针对今年前期干旱历时长、江河来水偏少、水利工程蓄水不足和地下水位偏低的情况,加大对抗旱的资金投入,提前做好抗旱水源工程和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抗旱服务组织的扶持和指导。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积极开辟水源,因地制宜地采取蓄、引、提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保障秋冬种和春耕生产用水,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加强监测预报,做好抗旱预案,切实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强化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加大对人工增雨、防雹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七、加强产需衔接和运行调节,保障农资供应 
  (一)确保秋冬种种子供应。今年秋冬种生产用种供需基本平衡,供种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用种需求。下一步将加大秋冬种期间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组织开展种子质量抽查和联合打假行动,坚决杜绝假劣种子下地,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加强用种信息调度,及时发布种子市场供求及价格信息,保持种子市场平稳运行。强化秋播用种技术指导培训,指导农民科学播种。做好重点地区芽麦种子的发芽试验和预播试验,加强种子调剂供应,确保用种数量和质量安全。 
  (二)保障秋冬种生产用肥、用油和用电需要。政府部门全力做好化肥、农用柴油等农资的产需衔接等工作,统筹配置资源,合理安排库存,加强监测协调,保障秋冬种需要。督促企业落实好2009/2010年度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任务,做好化肥等农资的运输工作,搞好发输电生产组织,强化有序用电管理,确保秋冬种农业电力供应。 
                                 (信息来源:09-10-14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